🖋️《我就亂!處變不驚的免整理魔法》—給邋遢的自己一次和解吧!

非常可愛的一本書!讀到一半,忽然感覺好像也該稍微把房間撿一撿了......哈!

你是否也因身為一個「邋遢鬼」而煩惱?看著網路上各收納大師分享整理大法總是羨慕不已?是否在閱讀這篇文章時,就像做虧心事般、偷偷望向旁邊椅子上那堆積已久的衣服山?🤪

沒關係,因為這本書的作者也是!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本相當可愛的圖文書,獻給所有同樣為自己的邋遢習慣煩惱不已的你!

(本文於2024年2月18日以貼文形式上傳至Instagram;2024年10月3日修改後上傳至本站)

📖 所以,這本書在講什麼?

首先,首先首先首先首先首先首先首先!在你準備衝動下單買這本書之前,我們先好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。請先讓我為你施打第一劑預防針:這本書「絕對無法幫助你徹底擺脫邋遢的習慣」。或許你這時會想:那也沒關係呀!我也是個邋遢鬼!我對這本還是滿有興趣的!那接下來,我要為你打第二劑預防針:作者這裡所指的「邋遢鬼」,應該會比你以為的「更.邋.遢」

作者為插畫家 Einat Tsarfati,出版過多本繪本如《神秘的鄰居》或《為什麼要上學?學校是誰發明的?》等,此外也有經營社群平台。這次的書,並非為兒童繪本,而是圖文書,鎖定對象為一直為邋遢習慣所擾、又無法改善自己的讀者。

首先,本書所謂邋遢鬼,特徵必須包括:「洗碗槽總有放了好幾天的碗盤」、「地上、椅子上有好多件沒洗或沒收的衣服(乾淨的或髒的)」、「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東西」。而且而且,你的等級必須達到「偶爾會在自己帶出去的背袋內,發現上次不小心忘在裡面好幾天的早餐」。

如果你閱讀上段文字的反應是「這也太誇張了吧,誰會把早餐忘在袋子裡」,那麼恭喜你!你還滿愛乾淨的呢!這本書對你沒有任何幫助,請把書從購物車移除,改買另一本你也想買的書吧!然而,假若你讀前面的敘述,每個反應都是「這我」、「根本我」、「真的!」。那恭喜你,請放心地送出訂單吧!

這裡要留意,本書並不是良好習慣指導書。本書的最後一章裡,作者語重心長地坦白,邋遢鬼的習慣是難以被改變的,寫出這本書的真正目的是:改變自己的想法,重新認識自己,並試著與自己和解,擁抱自己的人生

書本總共切分成9個章節,每個章節都以不同角度來看待「邋遢到極點」的事情。說不定有許多要點,會讓你點頭如搗蒜。除此之外,作者畫圖相當漂亮,就算你買書不是為了學習整理魔法,那純粹看圖也是不錯的體驗。

📖 亞敬心得:也許我們也該抱抱那邋遢的自己,跟自己說聲:「辛苦了」

如前所述,書本更像是給邋遢鬼們的自我認同旅程。既然大家不是《芝麻街》的奧斯卡,那相信再邋遢的人,內心一定也有個小小的夢想,「希望能脫胎換骨、成為一位整理大師」。每次好不容易整理好房子,一個禮拜後又神奇地亂回來。總是對自己生氣、對自己感到失望,為什麼怎樣都無法根除壞習慣…..。

本書所要強調的是:你不須要因為自己很邋遢而討厭自己

亂也是一種天性,確實有些人總能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、房間衣櫃整理得如國家檔案室一樣有條理。能養成整理好習慣當然很好,但也千萬別為了自己做不到,而感到自卑。

什麼原因促使我們邋遢?而我們又該如何與自己的邋遢性相處?

✨ ✨ ✨

就如那句流行語「我就爛」,書名採用了類似的句型「我就亂」。但對於「亂」這件事,本書絕不是消極態度、自我感覺良好,裡頭也有提供一些小技巧。

就好像書本第四章跟第五章提供的原則跟小技巧:「亂」或許無法根除,但至少你能「控制」。

例如碗筷可能堆積好幾天沒洗,但至少洗水槽周圍要維持整潔;髒衣服可能懶的洗,但至少集中起來,不要讓範圍擴散。散亂的物品無法好好收納整理,起碼也可以由小到大一直線排列,或按照形狀排一下,有一點最低程度的秩序,才不會讓「亂」擴散。

就算連這些都做不到,那也不要胡亂亂塞亂藏,就讓一切維持秩序。起碼你要在隔天早上出門前,找得到自己的鑰匙!

我也很喜歡書中給自己一個釋懷的想法。有時我們出去旅行,可能會被整理得超乾淨、超整齊的旅社、飯店感到羨慕不已。但那是因為並沒有人真的「住」在那裡。房間的亂,某個程度來說,也反映著我們生活的痕跡,就是這些痕跡,造就我們的「家」。

好好生活,適度控制即可,不用勉強自己要成為斷捨離大師。擁抱一下自己,跟自己說,「你辛苦了,但離開陰影吧,好好得活出自己就好」。

📖 這本我推不推?

閱讀難易度:★
推薦度:★★★★
☆(4.5星、非常非常推!)
推薦對象:1. 一直想改掉邋遢習慣又一直失敗,對此自卑的人、2. 任何人

當然,這本我真的非非非非常推薦!雖然書中描述的情況似乎有點太嚴重,但閱讀時還是覺得很有趣 😂 此外,作者的圖非常可愛,也都特別富有寓意,即使讀文字讀累了,看看圖片也能享受在其中!

📖 書本資訊:

《我就亂!處變不驚的免整理魔法》
(I’m a Mess)
Einat Tsarfati 著,駱香潔 譯
行路出版,2023(原文於20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