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來只是薄薄一本、畫風很簡單的漫畫,卻讓我讀完之後有滿滿的感想!今天,就為各位帶來這本讓人深刻反思的作品!
【本篇為邀讀心得,感謝台灣角川的 Totty 邀約 🥰】
✨
📖 所以,這部漫畫在講什麼?
(無劇透,請安心閱讀)
一天,在看到新聞報導校園霸凌事件時,@馬場千春 注意到讀五年級女兒 @小春 似有心事。談起學校生活,尤其提到好朋友 @小愛 的事情時,小春更顯得支支吾吾,這才發現,女兒在學校竟然遭到欺負,欺負他的竟然就是小愛。
在此同時,@赤木加奈子 問起女兒在學校生活如何時,小愛只笑笑地表示過得很開心。但赤木忽然收到馬場千春憤怒的電話,才得知女兒小愛似乎在學校欺負小春。發現自己女兒就是霸凌者,回想起自己學生時期被班上同學霸凌的經歷,讓加奈子怒不可遏…。
✨ ✨ ✨
這次作品的作者為 @しろやぎ 秋吾,平時主要在社群平台上以四格連載漫畫的形式發表作品。這次在受到出版社邀請下,講了一個有關「霸凌」的故事。近年來,以「霸凌」為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,反映出這個社會議題受到大家所重視。
然而這本《我的孩子》切入點很不同,它講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兩邊的故事。此外,相較於聚焦在孩子身上,它更著重在「家長」身上。這次的故事,就是在講小春媽媽與小愛媽媽如何面對自己孩子捲入霸凌事件。

✨
📖 亞敬心得:是否我們都曾在霸凌事件中佔有一個位子?
(內文將涉及劇透,建議讀完後再回來)
這是一部以簡單的畫風、簡單的形式,講了一個格外令人哀痛的作品。讀到後來,我一直說出「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…」。
今日,我們常會聽到有關霸凌事件的報導。每當這類事情發生時,我的第一個念頭是「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,才會教出這樣的小孩?」。有感於人們認識到霸凌事件時,獲取到的都是受害者角度,本書嘗試換個角度來切入:加害者後來的遭遇,以及更重要的:當事人的家長視角。
如作者在後記中提到,這本漫畫並不是要提供一個「正確方法」,僅是想描繪出雙方家長的感受。
事實上,事件發生後,雙方家長都很明顯不是很確定如何面對這件事,他們的反應是暴衝、是逃避、是焦慮、是責備自己的孩子為何讓自己陷入泥沼。他們都很憎惡霸凌,卻又對自己孩子如何進入到霸凌事件中心不知所措。
✨ ✨ ✨
或許我們都不如自己以為的了解自己的孩子
漫畫一開頭就點出了這個訊息。當小愛媽媽跟爸爸聊起電視上報導的霸凌事件時,爸爸一副信誓旦旦地說「如果小孩發生霸凌事件,做父母的一定會發現」;小愛媽媽稍後也想著「如果是我家孩子,怎麼可能會跟霸凌扯上關係」。
他們都想不到,自己女兒竟然成為霸凌別人的加害者。
這邊要先說到這次故事的一個特點:讀者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霸凌事件的全貌。讀者只能透過慢慢更新上來的新碎片,一點一點拼湊出真相。故事中的雙方家長也是。無論是加害者這一方的小愛媽媽,或是被害者那一方的小春媽媽,他們只能透過資訊碎片、理解孩子的遭遇。事實上,連我也是在第二次翻開這本漫畫後,才解讀到更多碎片訊息。
我們只知道…
小春在學校因為被同學欺負了,所以很難過;
學校老師似乎跟小春說了什麼,但小春沒有比較好;
小愛一開始是因為覺得小春很煩,才想說要作弄他一下;
他們班上有好幾位同學聯合捉弄小春,還被錄成影片(順此一提,我當下看到那一段真心有被噁心到 😨)
小愛稍後成為了被霸凌的新對象。
這也給讀者帶出一個隱藏訊息:或許我們都不如自己以為的那樣理解孩子。

✨ ✨ ✨
失控的正義
看到人們為不公不義發聲撻伐,確實令人感到欣慰,但……這一切是否已經失控了呢?
就在赤木家正式登門道歉,本以為事情要告一個段落時,小春竟開始拒學。見到對方還能沒事一般地去學校,自己女兒卻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機會,令小春媽媽憤怒不已,決定把事件公開到網路上。在此同時,氣憤的同學家長 @清水太太 也將霸凌事件傳開,聯合家長們站在小春媽媽這邊、持續向學校施壓。
令人不寒而慄的是,接著,針對小愛的行為,所謂「正義」如雪片般蜂擁而至。
小愛媽媽承受莫大的壓力,連走在路上都變得疑神疑鬼;班上同學把霸凌對象轉成小愛,惡意紙條被塞滿在抽屜裡;更有甚者,不認識的網友發起出征、小愛的資料被肉搜,已有網友在放學時間蹲守在校門口,回報小愛動態,甚至有人騎機車踢倒小愛,還理所當然地表示「以牙還牙是應該的」。
怒火燒得如此猛烈,猛烈到連受害者一方的小春媽媽都動搖起來:女兒是受害者,再也無法普通地生活著,可恨的加害者確實該付出代價,但事情確實超出了預期的範圍。對於自己竟然同情起加害者,讓媽媽很混亂。
…我去教室時,從小愛的桌子裡掉出了這張字條。
小愛被霸凌了呢。很好笑吧。
我覺得她真是活該。小春所受的苦,接下來,該輪到小愛來承受了。
我這樣,是不是很惡劣呢?
媽媽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。難道非得原諒她嗎?
✨ ✨ ✨
霸凌是一種數學上的疊代
從好久以前,我心中就一直有一種念頭:我們是不是心中都存了一個惡人?
霸凌事件中,被害者需要被關心、被聲援,加害者也確實需要被譴責。我相信在指責的聲浪中,絕大多數的都是好人。但是否,有某種我們未發現的「惡意」,也悄悄地混在其中呢?
首先,因為小愛覺得小春很「煩」,因此霸凌了小春。事件曝光後,小愛反而成為了被霸凌的對象。這也是現實中會發生的事情:一場霸凌將疊代出下一輪的霸凌。
會不會我們一直在找個可以合法傷害的對象?
就如同漫畫後期的情況一樣,網友出征,認為「他就是活該被踢」、「他們家活該被丟垃圾」、「爸爸工作的地點活該被電話騷擾」;家長們聲討小愛一家,嗆一句「不要都不講話,試著回嘴看看啊!」。
我們不欺負好人,因為我們不是惡人。但當我們看到眼前有一個惡人時,就如聞到血味的鯊魚一樣,興奮地上前撕咬。我們急著把他架上絞刑台,因為他是我們的合法獵物了。
✨ ✨ ✨
我們是否都曾在霸凌事件中佔有一個位子?
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也是最後的大轉折,發生故事最後的家長會議上。整個故事中,我們都把焦點聚在小愛跟小春身上。然而直到霸凌影片曝光後,人們才意識到:不是只有小愛而已,班上實際上有著集體霸凌的環境,在座每一位家長的孩子都有可能參與其中。
當討伐小愛家的聲音越來越猛烈時,小春媽媽丟出了這句話:
你們都覺得,自己的孩子一定不會霸凌別人嗎?
每每聽到霸凌事件,我們都下意識地認為「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」。可每當以旁觀者角度,卻又可以信誓旦旦地指出每一位事件的參與者。
這扣回到我在前面提出的問題:家長們真的如自己以為地那樣,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們嗎?相信自己的孩子,一定.一定不會霸凌別人?或者,只是自己想要去相信呢?
我小時候,也曾被霸凌過。
大概在小五、小六的時候,當時,班上有個聲量較高的小團體,喜歡言語嘲笑我,包括穿著、用品、興趣。是沒有被動手過(至少我不記得有被動手過),但我當時很不喜歡這感覺。每次上學、走到教室,最怕的就是引起他們注意,進出教室成為很有壓力的一件事。
我小時候,也曾是霸凌事件的旁觀者,甚至是幫兇之一。
高中時,班上男生喜歡取笑一個同學,只因為他有些行為讓我們覺得很討厭,任何一個機會都會大聲酸一下、罵一下。雖然他也總是笑笑地回應一下,還是感覺得出他不喜歡這樣。雖然當時同學們都覺得只是開開玩笑,但事後回想,這也算得進霸凌的範疇了。
有時…我們想著「因為人家很白目,所以要給他一點顏色。」
有時…我們想著「我是沒參與,但看他被嘲笑,也是挺有趣的。」
有時…我們想著「雖然我沒有參與,不過人家被欺負,我想我最好別多管閒事。」
有時…我們催眠著自己「我不喜歡這樣,但大家應該只是開玩笑,我要是有什麼負面反應,是不是自己心胸太狹隘?……」

✨ ✨ ✨
📖 所以,這本漫畫我是推還是不推?
閱讀難易度:★★
推薦度:★★★★★(5星、超級大推!)
推薦對象:1. 家長,2. 教育工作者,3. 任何人、所有人
當然,先說結論,超超超超級大推!推薦給所有孩子已上學的家長,或是教育工作者,但更推薦給任何人與所有人。
漫畫主要以四格形式繪製,畫風簡單,另外我很喜歡的一點是用很簡單但很明確的顏色,區分了加害者與被害者,因此閱讀上絕不會有角色錯亂的情況。雖然作品主題相當嚴肅,卻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重大議題。誠摯推薦給大家!
✨
📖 書本資訊
《我的孩子是霸凌者》
(娘がいじめをしていました)
しろやぎ秋吾 著/葉門 譯
台灣角川出版,2024年08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