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本篇文章於2024年8月12日以Instagram貼文形式發表,並於9月14新增至本站)
📖 所以,這本書在講什麼?
簡單來說,本書為連俞涵的散文集,在拍戲空檔時,隨筆記下的心情記事。
臺灣演員連俞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或許你第一次認識他是《一把青》的朱青;《茶金》的張薏心;又或者是《流麻溝十五號》的陳萍。然而,除了演員身分外,俞涵亦有經營自己的Podcast節目《#山羌閱覽室》為大家說書(也是一名小書痴!),此外也有進行文字創作。今天分享的這本《水豚工讀生》為連俞涵的第四本書。書中以一篇篇散文形式,寫下身為演員的劇場紀事,以及只屬於自己的生活。
至於書名為什麼這麼可愛、叫《水豚工讀生》呢?原來在第一本書中,俞涵是將自己比喻成一隻山羌:遠離人群、躲在山上,但又能總是聽到其鬼叫(這是他自己說的唷)。這次,感到自己作為一名演員,常給人一種水豚的感覺:愜意地泡在溫群中做自己、怡然自得。但有時又會突然跳脫舒適圈,嘗試自己不常做的事,好像一隻突然站起來的水豚一樣,讓人忍不住吐槽「根本是工讀生假扮的吧!」
📖 亞敬心得:每個角色都是一段人生
《水》是我近期讀到…非常有共鳴的一本書!!
在序中,俞涵順口提到自己是個INFP。同為INFP的我,對書中談到許多內心話都有很深的共感。有許多特質、習慣、想法,都是我很有共鳴、也常會被旁邊的人覺得「這個人很怪」的點 😆 (好幾次都讓我點頭如搗蒜『我懂你的意思!』)
例如談到選角時,有時決定一個是否接下某個角色,都是「憑感覺」。讓他下決定的,有時是某句台詞,或是角色將經歷的某個場警…。都是靠一個難以描述的直覺。又或者,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導演或劇組,有時與其作一堆功課、煩惱是否要合作,不如把功課都丟掉,直接勇敢跨出那一步。又如當演戲出現難得休息日,或全部結束後,回到生活的感覺。一種「終於掌握回自己的生活」、回到自己的圈圈內的感覺。
當然還有更多小地方,都讓我很有感覺。非常能懂那背後的思緒是什麼 😆
✏️ ✏️ ✏️
回過頭來,書中寫下了許多身為演員的大小事。演員,就是將劇本上的角色賦予生命的職業。俞涵提到,每次接下一個角色,就像輪迴到另一段人生中。這些角色有自己的時代背景、生活習慣,有自己愛的人,有自己的掙扎,有自己的故事。
戲是假的,角色的「情」都是真的。
透過不同的角色,演員們得以得到未曾體會過、只屬於角色自己、那獨特又私人的愛。
就像在〈戲假情真〉這篇中提到,在某場戲結束後,導演問起俞涵「如何?」。他回:「知道有一個人,在他的角色中這麼愛著我,我覺得我的人生好像值得了」。
導演笑著回:「你愛上表演了,有過這種感覺後,通常就離不開了」。
✏️ ✏️ ✏️
另一個我最印象深刻的,則是出自〈投入的方式〉,講到每個演員進入自己角色的方式—或者說「儀式」—都不太一樣。
某次在拍殺青前的最後一場戲,在梳化間準備時,俞涵與對手演員都特別沉默。儘管兩位演員只是同事,但在戲中,兩人的角色是相連著。而他們知道:過了這一天,他們要送走兩個角色。
俞涵隨口提起對方看起來好疲累,是不是前一晚沒睡好?對方沉默了一下,拿出手機,點開一張兩人在戲中造型的照片。「我看了一整晚沒睡,這照片,就是我這個角色的夢想,謝謝你實現了他這輩子的夢。」
這段話深深感動了俞涵。以至於在殺青的瞬間,兩人繼續互相靠著,安靜得哭了一會,才鬆手與自己的角色說再見。
✏️ ✏️ ✏️
高中時,我加入過戲劇社,也在高一時演過幾場戲。回想起,雖然只是學生不成熟的經驗,但也是體驗過長時間在練習室排戲、背劇本。那時就體驗過,要讓角色進到我們身上,我們要試著代入角色中,去體驗他的人生經歷、他給的愛與獲得的愛。
或許角色都是依照劇本走,但角色跟角色間的情感,某方面卻也是真實存在。
後來,不論是大學時選的科系或出社會後選的職業,都跟戲劇一點關係都沒有。畢竟那只是兩年的高中社團生活,只佔人生的很小一部分。可是那兩年卻也是影響我人生很大的寶貴經驗。
閱讀小說時,我總是會想著:這不只是一部虛構故事,不只是文字而已。
我不曾經被關在地下碉堡過,或是穿梭自己的多元宇宙,或被丟到太空船上跟外星人做朋友,但透過閱讀,我會試著去感受它們的遭遇,它們的經歷。無論這故事對我來說是神作或糞作,它更是某某人的人生。只是那某人存在於紙上,存在於我們心上。
📖 所以,這本我是推還不推?
相當推!🥰當然,原則上推薦給任何人,但特別推薦給你也是俞涵的粉絲,或者只是曾看過俞涵演的戲的讀者。或者,你本身從事戲劇相關行業,或對戲劇感到有興趣的都行。
不過這邊我想偷偷推薦給同樣也是 INFP 的你,你一定也能讀到那些只有你我知道的內心話!
📖 書本資訊
《水豚工讀生》
連俞涵著
凱特文化出版,2024